今年以来,梧州市按照需求牵引、项目推进、上下联动、抓点带面的思路,持续引导动员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,打造了“乡村振兴·社会组织在行动”工作品牌。
“政治+组织”保障有力见效。梧州市民政局党组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,多次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批示指示精神,研究部署“乡村振兴·社会组织在行动”活动,在全区带头组织召开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现场会,打造“小蜜蜂大产业”等10个优秀案例。截至目前,全市100余个社会组织参与86个项目,投入1.6亿元,投入社会组织人员5800余人,受益群众13多万人,初步形成了社会组织“百社进村”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。
“输血+造血”助力产业兴旺。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,在社会组织领域落实“抓党建促发展”行动,围绕该市六堡茶、林产业、蜂蜜、八角等农特产资源,广泛推进“送政策、送资金、送信息、送技术”的“四送”服务,助力产业兴旺。如梧州市茶业商会积极融入“万亩茶园党旗红”品牌建设中,以“协会+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形式,带动坡头村320户劳动力进行茶园开垦、种植、管护等茶园开发工作,聘请周边村民9000多人次,带动970户劳动力就近就业,其中涉及建档立卡户154户,年增收4万元。
“扶志+扶智”建设宜居乡村。引导和组织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特长,在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长效帮扶上,多层次、多渠道开展志愿帮扶、捐赠帮助、就业帮扶等帮扶活动。例如,梧州市鸳江公益协会联合梧州市电视台、爱心社会组织、爱心企业一起开展“老友帮”项目,合作开展33期帮扶活动,投入资金16.69万元,帮助449户697名困难群众实现了微心愿,吸引更多社会人士对慈善公益事业的关注,营造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。
“自助+他助”推动基层治理。培育和发展为民服务、公益慈善、文体活动类社区社会组织,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由“文体娱乐”类向“居民自治”类转变,推动社会组织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村镇文化。例如,梧州市长洲区长洲镇泗洲村下俚诗社组建下俚文化歌唱队5支,连接200多名村民,创作了300多首涵盖乡村振兴、党史学习教育、疫情防控等方面的下俚歌歌词,助力泗洲村从一个无人问津的穷乡僻壤蜕变成为远近闻名的“明星村”,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、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、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。